選戰神主牌:寵物、宗教與小孩_《官賤對決》(2012)

2018九合一選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即將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各種競選方式花招百出,從檯面上到檯面下,從依法競選到遊走法律邊緣,我們不用等到當選者是否兌現承諾,透過觀察競選過程,就能對其人品略知一二。《官賤對決》是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的政治喜劇,劇中讓人跌破眼鏡的競選方式,除了搏君一笑外,尷尬的是也與我們的真實社會如此貼近,足以讓觀眾好好反思。《憲法》保障的參政權是用來落實民主政治還是金權政治?贏得選舉重要還是贏得民心重要?最後「取之有道」,競選策略往往就在道德與法律之間遊走,如何選擇,考驗候選人與其競選團隊的良知,當然也在測試我們選舉人(同時也是媒體閱聽人)的智商。

政治,到底跟什麼有關呢?

之前在《紙牌屋》(TV Series 2013– )評論I這篇,談論到性、權力與媒體構成所謂的政治。快樂王子王爾德(Oscar Wilde)也曾說“ Everything in life is about sex, except sex itself. Because sex is power. ”「 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因為性關乎權力。」 因此我們可以從《紙牌屋》系列中接收到政治醜陋又真實的印象,而我們也可以在《官賤對決》這部電影看到更誇張的詮釋,甚至帶有幾分成人的黑色幽默。

官賤對決09
photo credit:天下雜誌第652期(2018年7月18日-7月31日)的封面

此外,談政治好像很難離開「金權」兩字。天下雜誌第652期(2018年7月18日-7月31日)的封面故事:用錢買的台式民主。文章談論到選舉變成錢坑比賽,為什「選賢與能」,變成了「選錢與權」?而《官賤對決》這部電影最後的選舉關鍵,也呈現出這個問題,值得身為觀眾的我們好好思考。

當滿街的競選刊板高高掛、造勢活動開始封街、就連婚宴場合的競選文宣都有人在打包……難道我們不該質疑這些「競選的代價」真的是民主政治嗎?

曾兩次參選美國總統的無黨籍候選人-羅斯·佩羅這麼形容「政治」(電影片頭引文的全文如下)

aboutquoat04 Politics is not conducted on an ethical basis, and there are no rules of conduct or ethical standards. War has rules. Mud-wrestling has rules. Politics has no rules. If you question that, watch television. aboutquoat05_Ross Perot(1988)。

「政治並非在道德的基礎上進行,這個領域沒有行為準則或是道德標準。 戰爭有規則。 摔跤比賽也有,但政治沒有規則。 如果你對此質疑,那就看看電視吧。」

《官賤對決》(2012)把我們對於政治誇張的想像透過喜劇呈現出來,將其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兩者真的相去不遠。以下針對劇情與現實的共同點,候選人為求勝選所下的功夫來探討。這些競選的手段就像是擺在家中神主牌,平常不會拿來膜拜,但在選戰中若少了這些事情就好像哪裡怪怪的(選票掉了怪怪的?)。那些跟電影如出一轍的三件事:

  • 寵物
  • 宗教
  • 小孩

寵物是候選人最好的朋友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出自時下的洗腦歌詞,眾所皆知,阿貓阿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候選人當然也不(能)例外,不能錯過機會告訴選民自己也是「貓奴狗奴」,就算無法擔任「地表最強的愛狗人士」(基努李維),至少要在選舉期間曬曬貓貓狗狗,做做效果。甚至可能會因應競選團隊(如媒體社群經營團隊)的要求而出現以下照片。

官賤對決10
photo credit:imdb / 電影中也透過寵物的符號來描述候選人的改變,原本馬帝·哈金斯(圖右,由查克·葛利芬納奇飾)家裡養的是兩隻哈巴狗,但因為競選主任的要求,而被迫改養民調支持最高的「拉不拉多」和「獵犬」,還要分別命名為「少校」和「童子軍」。

過去柯文哲在競選時也曾針對動動保護議題主張:牠不是寵物,而是家人。根據我國的《動物保護法》定義,寵物指「犬、貓及其他供玩賞伴侶之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並規定不得因「為肉用、皮毛用,或餵飼其他動物之經濟利用目的」而被宰殺、販賣。很巧的是候選人飼養的寵物中,貓狗的比例最高,既然牠們符合法規定義,就值得受到保護,特別是當競選團隊(候選人臉書經營)處心積慮將這些「家人的照片」拿來吸引選民的時候,「寵物」可能就成為美化的選舉工具、轉移負面新聞的策略,因為有誰不愛看這些甜蜜幸福的照片呢?

官賤對決04
photo credit:法新社 /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愛犬小波,曾在白宮前面跑步。

我國的「第一寵物」也不例外,特別在網路社群普及的當代,總統與寵物互動的日常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透過與網民互動,吸引貓狗貓奴的選民,何樂而不為呢?

官賤對決09
圖左photo credit:蔡英文臉書 ;其餘圖片:網路資料/ 目前我國總統蔡英文的愛貓是「蔡想想」與「蔡阿才」(圖左);前總統馬英九的愛狗是「馬小九」(圖中);前總統陳水扁的愛狗是「勇哥」(圖右)。

然而若候選人與寵物互動的方式不當,就會出現反效果,而且可能對選情影響甚劇,民進黨2018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與他的愛貓「Togi」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抱TOGI
Photo credit:姚文智競選辦公室 / 然而若宣傳方式錯誤或是失言,都可能為選情帶來反效果,像是2018年台北市長候選人抱貓的方式以及自爆曾因妻子懷孕而將之前養的貓送人等事,瞬間惹怒全台的貓奴。/相關報導:【獨家】姚文智抱貓秀挨轟 同黨立委也看不下去

美國總統川普為什麼遲遲沒有「第一寵物」也常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CNN報導指出川普打破了總統養寵物的傳統,已經習慣有狗狗奔跑的白宮也為這習俗畫下休止符,川普也曾對此表示:因為他太忙了。第一夫人梅蘭妮亞 (Melania Trump)的發言人葛里(Stephanie Grisham)則是發出聲明說:「第一家庭尚未安頓好,所以目前沒有計畫養寵物。」美國媒體及白宮公關專家則表示,基於有利動保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能與美國民眾拉近關係來考量,未來川普還是可能會有寵物。

但身為(或佯裝)貓奴和狗奴的候選人,也有能力擔任「公僕」嗎?這搞不好才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問題。


反正我信了

官賤對決11.jpg
photo credit:imdb / 同樣身為參選人的坎姆·布萊帝(威爾·法洛飾)把選戰定義成「聖戰」,執意參加抓蛇佈道的教會,但可能作為魔鬼象徵的蛇早就看透坎姆的黑暗面,所以咬了他。今年美國肯塔基州牧師寇帝(Cody Coots)在向信徒講道時,堅持在手上握著一條大蛇,證明自己不會被傷害到,但沒想到接下來他就被蛇咬了耳朵,衣服上都是血,差點就沒命……(相關新聞連結)

記錄耶穌傳道活動的《馬可福音》這麼引述耶穌曾說過的一段話,『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因此信徒除了會拿著蛇,證明上帝會保護他們免於受傷。由於基督教(包含各種支派)在美國是最主流的信仰,因此在競選時候選人要爭取到信徒的認同,就可能要透過一些宗教場合或是或參與宗教活動,來爭取曝光度和選民的認同。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川普(基督教保守派)特別選擇了福音派的基督徒麥克·彭斯為副總統特,勝選之後也兌現承諾,任命保守派的法官,去年,他恢復了一項政策,禁止那些實施墮胎或者提供墮胎相關信息的國際團體接受聯邦政府的錢。今年,更兌現了另一個在競選期間對福音派基督徒許下的承諾,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搬遷到耶路撒冷,象徵承認首都,也算是討好猶太人(對於一些福音派基督徒來說,他們信奉上帝屬意將以色列賜予猶太人。)在搬遷事宜落定後,共和黨猶太委員會買下《紐時》全版廣告,讚賞川普:「川普總統,你承諾、你履行!」

宗教與政治並非兩條平行線。從文獻與生活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其賦予台灣政治、社會文化的意義。馬克思(Karl Marx)曾說宗教是一種宰制的意識形態,因此若將精神寄託的「宗教」與講求權力分配的「政治」結合,產生的影響力將不容小覷,文化人類學家康拉德·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也曾說明政治領導人物經常以宗教來包裝,合理化自己的觀點與政策。因此在政治動的參與中,特別在選舉期間,候選人往往藉由參與宗教活動、法會,或是請各種「法師」來站台,如此作用不僅能擴大宣傳曝光的效果,對於形塑信徒的政治意識型態也可能是此類活動如此盛行,歷久不衰的原因。

當政治和宗教產生出特定的意識形態,信眾變成了選票,那就可能形成政治的集體行動。從過去國內學者的研究可以得知三個現象:第一,在台灣有宗教信仰的人,在選舉的政治參與上,比無宗教信仰者積極。其二:基督教徒的政治參與形式,非常多元,不論參與選舉活動、關注選舉資訊、政治行動表達、閱聽政治資訊等,均較其他宗教信仰者積極。其三:個人宗教信仰中,信仰強度越強,政治行動表達就越積極。

因此在台灣哪怕是在同個宗教場合,都可以看到不同立場的候選人出席,上台亮亮相、講講話,嘴巴當然要說並非在競選,但身體倒是很誠實呢。候選人本身信不信該宗教恐怕沒人在意,反正只要底下的民眾相信他,這就對了。

其他相關新聞(影片):婉拒國策顧問!宗教聯盟黨主席喊話挺柯P


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

官賤對決15.jpg
photo credit:imdb & Joseph Stalin Biography/ 圖左為電影的宣傳海報,劇情中也有相關的呈現,小孩都是候選人極力爭取合照的對象,但也因此產生衝突。/ 圖右為史達林過去在拍攝宣傳海報時,透過將女孩抱起作為自己身為蘇聯的“父親”的形象。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沒錯,人類社會中小孩子是最能讓人感受到天真無邪的群體。做錯事都能有被原諒的機會,跟成人世界中的政治算計、政黨鬥爭相比,『我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成為我們邁入社會之前對於體制不公、發自內心的不平之鳴。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不得不加強對兒童權利的保護,在《兒童權利公約》中,我們除了重視兒童的生存及發展,也很強調兒童的「表意權」,即尊重兒童的意見表達。可惜,政治人物也常利用這點,透過抱抱別人的小孩,來建立自己愛民如子的形象。何曾想過,這些經過政治渲染的「合照」如果成為小孩長大後的「未來絕對後悔系列」,誰要出來負責?

官賤對決14.jpg
photo credit:蔡英文臉書 & 中央社 & 蘋果日報 / 過去我國總統出席公開場合摟抱小孩的畫面。

政府官員或候選人若能得到兒童天真無邪的笑容,就好比走在政治的康莊大道上,還可能讓閱聽人放下成見,轉移媒體的負面焦點。但當政治人物藉由這樣的曝光機會,提升自己的民意時,犧牲的可能就是兒童的權利,特別是侵害到這些幼小無辜的未來主人翁時,像是電影中的橋段,恐怕引起更加劇烈的社會反彈。

官賤對決13.jpg
photo credit:天天快報 / 媒體也常用那些被政治人物摟抱的小孩的表情來大做文章。

後記:

要搞政治,絕對沒有那麼簡單!首先,一定要拋開對「政治」的一切想像和成見,因為你必須知道,政治沒有規則。所以一般老百姓看政治往往遠看一朵花,近看我的媽。原來生活上的眉眉角角其實都與政治有關,魔鬼藏在細節裡,每個小環節都可能是開票前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競選團隊無所不用其極,都要想盡辦法保握致勝契機、創造出對自己有利的局面,或是予以對手致命的ㄧ擊。

可以這麼說,選舉的成敗很多時候都來自選舉的操盤,不管從電影劇本還是現實生活經驗,都可以告訴我們這件事, 若競選團隊能為候選人找到「神主牌」,在對的時間、地點適當運用,都有機會為選情加分,出奇制勝。

《官賤對決》以北卡羅萊納州的美國眾議院議員競選為例,而我國也將進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九合一大選),這陣子無論在有政黨特色的新聞台、政論節目,或是從競選辦公室的新聞稿都可聞到濃濃的火藥味,造謠、抹黑、影射都不再受規則與道德所約束。套一句現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過的話:『講別人壞話自己也不會變好!』,但如果從政治沒有規則的角度來說下一句,那應該就是『……..,至少別人會變差。』,然後媒體開始捕風追影、讓競爭對手疲於辯解……..可悲的是,這也是目前台灣台灣的現狀。


📽電影文本:《官賤對決》(The Campaign),2012;導演:傑·洛奇;發行公司:華納兄弟;片長:86分鐘。台灣上映分級:輔導級。

🥤參考文獻:

🍿配合課程: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六課 人民的參政:選舉及其社會、文化問題

 

發表留言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